当前位置 >> 俄中文化 >> 正文

情缘“流浪狗咖啡馆”•圣彼得堡丨咖啡馆系列(二)

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圣彼得堡市民生活中,来过多少次“流浪狗”咖啡馆,已经记不准了。周末了,去坐坐;雨雪天,去坐坐;阿娃(安娜•阿赫玛托娃)生日了,去坐坐;与友人相约,去坐坐……而记忆最深的是与弗拉基米尔•列尼亚申在这里的几次会面。

“流浪狗”咖啡馆前厅。(摄于2018年春)

弗拉基米尔•列尼亚申是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副院长、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列宾美术学院艺术理论博士生导师。说起来,名头还不小,但现实生活中的他,个头不高,块头不大,和蔼可亲,似乎与一般的小老头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一旦打开话匣子,他的眼睛立刻放出智慧的光芒!手势坚定,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出口成章。每次与列老(列尼亚申)小聚,都有“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之感。

与列老交谈。(2016年秋于圣彼得堡瓦西里岛)

谈到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他说,一个国家或一个时期的艺术繁荣,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也与这个大背景紧密关联。譬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不错,艺术作品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有诸多元素作为附加值包含在其商业价值中。真正的艺术大家除了技艺出众、才华超群之外,更要学识渊博,品格超凡,意志高远,还有社会责任感等等……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画亦如此吧。(当然,必要的宣传和炒作也是行业里的“规定性”动作)。

笔者与列老在“流浪狗咖啡馆”中厅小聚。(2018年初)

列老很推崇中国的哲学思想,崇拜老子和孔子,非常赞赏和尊重中国艺术,尤其是对中国的敦煌壁画、秦始皇兵马俑赞不绝口,每当这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会沾沾自喜,满满的自豪感。

提到中国文化,我向列老介绍了一位酷爱俄罗斯文化艺术并对其研究造诣颇深的中国美评大家,《美术》杂志前主编、中国美协编审、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王仲先生。列老非常兴奋,并说,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见见这位中国的同道人。

2017年初冬,在由北京飞往圣彼得堡的前一天,笔者专程到宋庄拜访了老友王仲先生。在他的工作室,我们畅聊“白银时代”文学,关于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古米廖夫、博洛克……,直至,在中国鲜为人知的俄国大美才女诗人吉皮乌斯!

那次会面,我赠送了王仲老师一本《安娜•阿赫玛托娃诗集》(俄文版),还有童话绘本《太子敦敦》,这是在俄罗斯首次正式出版的以中国神话故事为题材的俄文绘本,也是我与俄罗斯著名作家、收藏家尼基申夫妇通力合作的结果。他们是“中国迷”,酷爱中国文化。(关于他们,是另外一个故事,暂不赘述)。

那次宋庄会面,王仲老师也高兴地送给我一本他不久前出版的书——《寻访文灵艺魂》,并委托我带给列老一本。

笔者赠送王仲夫妇《安娜•阿赫玛托娃诗集》(俄文版)和俄文童话绘本《太子敦敦》。(2017年冬于北京宋庄王仲工作室)

王仲为笔者赠送他的著作《寻访文灵艺魂》(2017年冬于北京宋庄王仲工作室)

回到圣彼得堡后,约列老在老地方——流浪狗咖啡馆见面。那是一个飘雪的午后,圣彼得堡的冬天并不很冷,因为这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上,是涅瓦河的入海口,受大西洋暖流影响,雨水偏多,整个冬天,不下雪的天数很少,尤其是到了极夜时节,圣诞节前后,这里整个白天都被深蓝色笼罩着,加上或疾或缓的飘飘雪花,忽明忽暗的排排街灯,若隐若现的绰绰楼影,还有万家灯火下,流动的车灯,穿梭的人形……整座城市如同童话世界。置身其中,朦朦胧胧,常常会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玄幻懵懂。

就是在圣彼得堡这样的时节里,踏着飞雪,来到流浪狗咖啡馆,见到先到一步的列老。他总是那么绅士风度,彬彬有礼,按照俄罗斯老式贵族的规矩,帮我脱下大衣,悬挂好。我们在咖啡馆的中厅落座,随即,他照例要上两杯美式咖啡,两份薄饼鱼子酱卷。没等咖啡上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王仲老师的书递到他面前。列老接过书非常兴奋,尤其是王仲老师在扉页上中文题词,他看了又看,尽管他不懂中文,但还是努力要从些汉字的笔划里看出其中蕴含的内容,认真地感受着这来自万里之遥的中国情。

笔者转交王仲老师赠予列老的书《寻访文灵艺魂》(2018年初于圣彼得堡“流浪狗咖啡馆”)

列老认真“阅读”王仲老师给他的赠辞。(2018年初于圣彼得堡“流浪狗咖啡馆”)

中俄两位艺术理论大家,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但他们的思想却在“流浪狗咖啡馆”隔空相逢!刹那间,笔者忽生一种责任感,早日促成他们会面!想象一下:一位白色卷发齐肩、身高1.90米的中国哲人与一位头顶自带光环、身高1.68米的俄国智者相见,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这场景,除了艺术感和戏剧感之外,也将是中俄两国文化艺术相交流、相融合、相促进的典范!期待着这一天。

也许,艺术真的有灵性,它能跨越时空,让心有灵犀的人们相互感应,去共同追寻一种超越国家、种族和信仰的大美、大爱与大同。

流浪狗咖啡馆里散发着艺术气息的海报。(摄于2019年夏)

说到这儿,“流浪狗咖啡馆”似乎没有给人以“流浪”之感,它反而成了人们心灵相遇、相知、相通的驿站,充满灵性。时过境迁110年,流浪狗咖啡馆里依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风雅如初,朱颜未改,风采依然。时光流淌,岁月无恙……

冬季里黄昏后的老书店。(摄于2018年冬)

在圣彼得堡,如流浪狗咖啡馆这样“文艺范儿”的地方很多很多,它边上的莫伊拉河对岸,就是一个老书店。老书店位于有“欧洲最美大街”之称的涅瓦大街和莫伊卡河交汇处,关于这家老书店的故事,我们下一节再细聊……

【第二节完,待续】

作者:李子,原名:李双杰。资深海外传媒人。

曾翻译出版俄国著名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诗集《黄昏•念珠》。

填词作品曾获俄罗斯歌曲网络填词大赛“优秀奖”。

中文作品《我的世界因你而精彩》荣获2017年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世界华文传媒“家园”征文大赛“一等奖”。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微信:俄罗斯龙报或扫描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