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头条 >> 正文

龙报眼:“东转”非权宜之计 俄罗斯借力中国融入亚太

新年到来之际,俄中高层频繁互动。2022年12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视频会晤。12月31日,普京和习近平互致新年贺电,同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互致贺电。俄中高层互动既是俄中交好的一个缩影,也进一步引领深化俄中之间各个领域的合作。

高层互动深化俄中合作

过去一年,国际格局变化加速,俄中承受的外部压力都越来越大,两国战略合作的意义更加凸显。能源、农业、交通、基础设施、体育、人文等领域,俄中合作都不断加强,普京在与习近平会晤时,称赞俄中合作已成“二十一世纪大国关系典范”。

由于欧美制裁,俄罗斯承受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为稳定经济,俄罗斯加速向东转。俄中经贸合作随之日益密切,前11个月贸易额再创新高,投资合作进一步优化整合,能源合作逐步成为俄中经济关系的“压舱石”。经济合作加强的同时,俄中在基建,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的合作也在加深,阿穆尔河跨界大桥等跨境运输项目让俄中跨境陆路运输更为便捷。此外,俄中共同举办体育交流年等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

“东转”非权宜之计

俄罗斯加速实施向东转战略是俄中合作持续加强的重要背景。俄罗斯决策层早已认识到要寻求持久、稳定的发展就要加速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强化与亚洲各国的合作。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加大对远东地区的投入,在滨海边疆区等地建立经济特区,绍伊古还曾提议迁都西伯利亚,以促进东部地区发展。

加速向东转后,俄罗斯与亚洲各国的贸易快速增长,向中国、印度等国出口更多石油等能源产品,让俄罗斯保持了能源收入稳定,缓解了制裁带来的经济困难。对俄罗斯来说,转向东方不仅是权宜之计,实施这一战略也能让俄罗斯的对外经贸关系更加多元、健康,可也有人批评俄罗斯可能会“东方化”。

历史上,俄罗斯靠与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合作加速了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西化”也成了现代化的代名词。如今,“东方”早已不再封闭、落后,相反的,亚太地区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美国从奥巴马任总统时就开始“重返亚太”,日本借协力美国和TPP谈判着力提升自己在亚太的影响力,英国、欧盟也都在转向东方。大国纷纷将外贸和外交重点转向亚太,可以说,失去亚太就将失去未来。俄罗斯加速向东转,不仅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也是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之举。

中国助俄融入亚太

实施向东转战略意义重大,但俄罗斯融入亚太发展潮流难度不小。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舞台中心,欧、美、日、英等大国都在全力发展与亚太的合作,这些国家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各具优势,俄罗斯在亚太开展合作、开拓市场将会面临激烈竞争。美、欧、日等对俄罗斯抱有敌意,也加大了俄罗斯在亚太发展的阻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的主要经贸伙伴是欧洲,要发展与亚太的经贸合作,俄罗斯还需调整出口结构,并增强远东运输网络的运力。

中国是亚洲最大经济体,也是亚洲经济发展领头羊之一,中国与亚太各国都有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亚太各国在经贸领域的需求也非常了解。与中国合作可让俄罗斯加深对亚太经济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发展空间大、产业互补性强的优势,通过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加速融入亚太经济合作体系。中国近年来全力打造纵贯欧亚的陆路运输网络,运力和运量都稳步增长,接入中国铁路运网,能让俄罗斯产品向亚洲各国运输的时间大幅缩短,出口成本也能随之降低。(完)

【本报特约评论员敬宇】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微信:俄罗斯龙报或扫描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