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头条 >> 正文

中俄支付,或有大动作!

在被西方国家踢出SWIFT国际结算体系后,俄罗斯国际上支付业务深受影响,俄与西方“金融攻防战”也变得更为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自主研制的“米尔”(Mir)支付系统逐步加快与他国合作进度。

近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俄中两国金融机构正在研究俄罗斯“米尔”支付系统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为保证经贸等正常业务不受西方对俄制裁影响,“中俄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畅通经营主体间的结算渠道。”


“第三国制裁影响中俄贸易支付”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近日在接受俄罗斯《消息报》采访时表示,俄中两国金融机构正在研究俄罗斯“米尔”支付系统合作的可能性。

张汉晖称:“目前,中俄双方有关金融机构正在研究‘米尔’支付系统合作的可能性。今年1-5月,入境中国的外国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为进一步鼓励和吸引外国游客来华,中方不断优化人员往来便利措施,包括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允许境外银行卡绑定中国支付平台,越来越多的境外钱包也可在华使用,欢迎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尝试使用。”

此外,张汉晖还表示,中俄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畅通经营主体间的结算渠道。

张汉晖指出:“近年来,中俄贸易大部分已实现本币结算。两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畅通经营主体间的结算渠道。我们鼓励本币结算,但不排斥其他货币。”

中国大使补充道:“中俄金融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可靠保障。近年,中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份额大幅增长,双方金融机构通力合作以满足两国贸易结算、资管、保险等市场需求。面对因第三国制裁导致的贸易支付结算问题,两国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强沟通,相信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俄罗斯《生意人报》此前发布数据称,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最常开通的正是俄罗斯Mir支付系统卡。


西方对俄“金融围剿”愈发严重

其实早在2014年,俄罗斯就开始遭受西方制裁,Visa和万事达公司宣布停止为俄罗斯部分银行提供服务,造成大量俄罗斯客户无法正常支付。这一背景下,俄政府决定打造本国支付系统,减少对西方金融服务的依赖,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可以说,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为可能遭遇现如今的欧美制裁做准备。

为了移除SWIFT这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俄罗斯2015年末创建“米尔”支付系统,并开始发行米尔系列银行卡。

“Mir”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和平”或“世界”。此举是俄罗斯对西方国家制裁迟来的回应。

俄媒数据显示,依托米尔支付系统可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等10多个国家实现取现与刷卡交易。“米尔”支付系统从10年前就显示了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而到了2022年2月,美国等西方国家又发布联合声明,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限制措施。“米尔”支付系统自然更为关键。

SWIFT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简称,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为全球各国金融机构提供安全讯息服务和接口软件,传送有关汇兑的各种信息。将俄罗斯排除出SWIFT国际支付系统被认为是西方对俄最严厉的制裁措施之一。


越来越多国家支持“米尔”卡

随着西方一次比一次更严厉的制裁,俄罗斯“米尔”支付系统也在加快与西方之外的其他国家加紧合作。

如今,因为旅游、贸易等不断增长的需求,“Mir”卡正被更多国家接受,像今年7月份,伊朗、缅甸等国家也开始加入俄罗斯“Mir”支付系统。

●伊朗中央银行行长穆罕默德•法尔津7月6日表示,在伊朗的外国公民将能够在8月底使用俄罗斯MIR卡,伊朗和俄罗斯统一支付系统的项目已经完成并达到实用的水平。

法尔津说:“两国专家代表团双边会议上,随着最终确定俄罗斯支付系统MIR加入伊朗SHETAB系统的要求,下月底之前该项目第一阶段将向外国公民开放“。

●缅甸酒店和旅游部代表7月16日表示,缅甸计划在近期内开始接受俄罗斯“Mir”支付系统的银行卡。

该代表在俄罗斯国际旅游及酒店业展览会期间称:“为了在缅甸引入‘Mir’卡,去年我们两国的央行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最初,我们计划在2月份启动该系统,但有一些技术困难迫使我们推迟了启用日期。我们相信,这些卡将会在近期内启用。”他补充道,缅甸目前正在努力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


(综合俄罗斯《消息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今日俄罗斯RT、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消息)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微信:俄罗斯龙报或扫描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