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驻华大使近日在俄中建交75周年招待会上介绍称,现在有数万名俄中两国学生在双方大学相互学习。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国学生人数也增加了3倍。中俄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双向留学生人数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年轻一代接过俄中友好接力棒
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在大使馆举行的俄中建交75周年招待会上说,“有数万名学生以互惠方式在两国的大学学习。体育、医疗保健和媒体领域的交流也在积极发展”。
莫尔古洛夫指出,两国青年交流的蓬勃发展使两国相信,年轻一代将接过俄中友好、相互尊重和睦邻友好的接力棒。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近日接受《今日俄罗斯联邦》杂志书面采访时也指出,超过4.4万名中国留学生在俄高校学习,超过1.2万名俄罗斯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随着“汉语热”“中国热”在俄罗斯持续升温,俄罗斯2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约有9万名大中小学生学习中文。
此外,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尼古拉•克罗帕切夫近日表示,“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五年来,这一数字增加了3倍,现已达2500人。十五分之一来到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选择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高科技领域教育交流是重要方向
今年5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发表演讲,并就教育科技合作、文化交流互鉴、青年成长发展等与师生交流互动。
“俄中两国高等院校间的合作,为两国青年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机会,也加深了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普京说,俄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合作,为两国青年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
据了解,目前,中俄在高科技领域的交流,已成为高教领域合作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李梦龙博士此前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认为,“目前中俄两国在高科技领域交流已经成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途径,学科交流为中俄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使两国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充分利用中俄两国教育在各个领域科研的丰富成果和经验的情况下两国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医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学科门类取得有效成果。”
俄罗斯学生即将赴中国大学实习
其实,早在2019年,中俄双方高校和教育机构间就已签署3000多项合作协议,建有12个同类大学联盟和3个在建联盟,涵盖双方800多所高校,成为全球最大的双边高校合作网络。
在中国举办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28个,其中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是在两国元首的亲自支持和推动下创建的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成为中俄教育合作的典范,莫斯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成立的中俄数学中心成为中俄基础学科高端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今年国庆节刚过,欧亚语言中心在社交平台VK账号10月8日又发布消息称,欧亚语言中心将组织俄罗斯学生于10月26日至11月9日到中国东莞外国语学校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实习。
实习包括40学时汉语实践课程以及中国语言国情学讲座。实习结束后,俄罗斯学生将获得东莞外国语学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学技能中心和欧亚语言中心颁发的证书。
实习还包括游览活动,学生们将有机会参观深圳、广州和香港标志性景点。深圳莫大-北理工大学是第一所中俄合办大学,2014年建校,位于深圳市,是莫大建校260年来唯一一所与中国大学联合建立的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7年首批招生。
(综合新华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人民日报》、上海澎湃新闻等媒体消息)
相关新闻
微信:俄罗斯龙报或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