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随着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密切,两国影视行业互动日益频繁,俄民众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兴趣愈发浓厚。近日,中国电影节在俄罗斯四地举行,吸引超过5000人到场观看影片。中俄相关机构“趁热打铁”,表示将讨论扩大电影领域合作。
俄有意邀请中国最大电影公司赴俄
中国电影节10月22日至27日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大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堡四市举行。有超过5000名观众参加了俄罗斯中国电影节活动,在四座城市吸引超过5000人到场观看影片。
本次电影节展映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热烈》、《飞驰人生2》等十部中国电影。
据了解,这是中方对今年夏天在北京、深圳和南京举办的俄罗斯电影节的呼应。这些活动是中俄文化年的一部分。
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是由俞白眉执导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该片曾在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上获奖,讲述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就。
另据俄罗斯文化部新闻处信息,俄罗斯文化部长柳比莫娃表示,俄有意邀请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赴俄,向其展示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并指出在中国开展电影领域合作的重要性。
柳比莫娃称:“对于我国电影人而言,有机会在中国拍摄,与中国电影人开展合作、在中国上映非常重要。”
据悉,俄罗斯文化部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代表举行会议,讨论扩大电影领域合作的具体步骤,并共同制定活动以及支持制片人和电影公司的路线图。
中俄电影合作呈现“双向奔赴”
当前,俄罗斯对中国电影的兴趣正日益增加。2023年,《流浪地球2》《长空之王》《忠犬八公》《消失的她》等一批中国影片在俄院线公映,受到俄观众欢迎。其中,《长空之王》是首部中俄同档期热映影片。
其实,早在去年9月,俄罗斯“中国电影节”在喀山、莫斯科、圣彼得堡三地举行,其间播映6部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中国影片。俄电影公司代理总经理瑙莫娃当时表示,中国电影有助于填补西方电影公司退出后俄电影市场出现的缺口。除了以往经典的中国电影,俄观众想观看更多中国国内当前流行的佳片。
另据了解,迄今为止,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是一部关于苏联篮球队的电影:《绝杀慕尼黑》。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中,苏联队打败美国队夺冠的故事。这部热血的体育电影于2019年6月在中国上映,票房超过9100万元人民币,豆瓣评分高达8.1分。
2022年以来,俄国产电影正逐渐填补好莱坞等美西方电影的空缺,成为俄电影市场的“主力”。据俄文化部统计,2023年俄罗斯电影总票房超400亿卢布,其中约280亿卢布来自国产影片。
俄电影海外发行也取得不错成绩。据俄电影行业分析网站“kinometro”统计,今年一季度,俄电影海外发行票房收入达1102.5万美元,同比翻了一番。其中,发行海外市场前4名依次为巴西、墨西哥、意大利和中国。
两国电影行业合作前景如何?
其实,多年来中俄电影业一直保持密切交流。两国将继续就电影制作、引进、放映等深入开展合作,其合作前景究竟如何?
中俄电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俄合拍纪录片《共同的胜利》中方制片人宋要武教授此前接受采访时曾就此作过回答:“我对中俄电影交流充满信心,电影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还是意识形态载体。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阶段,这为中俄电影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宋要武教授看好几个合作领域:
一是建立更加务实的合作机制。期待着中俄电影交流基金的建立。
二是确定一批重点合拍作品。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冰雪题材电影、跨国爱情故事都是我们商谈过的选项。
三是合作举办电影节。我们在推动哈尔滨国际冰雪电影节的恢复举办,其特色就是中俄合作。
四是合作创办电影教育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江老师以引进米哈尔科夫传记的方式,为推进在中国创办米哈尔科夫电影学院提供了可能性。
五是拓展中俄电影合作的经济和社会空间。比如,以电影为载体,推进两国旅游合作和青年交流。
(综合中新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北京参考消息、北京《环球时报》等媒体消息)
相关新闻
微信:俄罗斯龙报或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