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的“万里茶道”,正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为沿线国家和城市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在中国、俄罗斯等国不断努力下,“万里茶道”如今正在绽放全新的生命力。古老的国际贸易路线在今天正在迈向“文、旅、体、产”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或将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行政长官阿列克谢•齐杰诺夫近日在俄罗斯社交网络上表示,万里茶道旅游线路会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该路线是历史上起自中国经蒙古国至俄罗斯的茶叶出口贸易路线。分析称,此举将有助于旅游路线开发。
据齐杰诺夫介绍,万里茶道旅游线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可使该线路扬名世界。
同时,俄罗斯经发部近日发布消息称,俄罗斯、中国、蒙古国在三国国旅游部门领导人第八次会议上就联手打造万里茶道旅游线路统一品牌已达成一致。
俄罗斯、中国、蒙古国旅游部门领导人第八次会议10月29日至30日在乌兰乌德举行。
消息显示,三方批准旅游路线构思,其由三国旅游界在会议期间举行的商业对话中制定。俄罗斯经发部副部长瓦赫鲁科夫表示,俄中蒙三国3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项工作。
俄罗斯、中国和蒙古国代表讨论了旅游线路各项参数,包括统一品牌、标准、地理范围和活动内容。
2023年,俄蒙中三方在第七次会议上于武汉签署了打造万里茶道旅游线路联合行动计划。俄蒙中国旅游部门领导人第九次会将于2025年在蒙古国举行。
古商道正在焕发新活力
自2012年以来,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连续举办八届,走出了中蒙俄友谊之路,架起了多领域合作之桥。为古商道焕发新活力,中俄蒙等国一直在努力:
●2014年开始,中蒙俄三国共同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当年6月,中蒙俄三国万里茶道各节点城市代表,中国万里茶道各节点城市云集下梅村,在万里茶道广场举行“市长峰会”。
●2019年3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6年,中蒙俄三国数十个城市已经成立“万里茶道”旅游联盟,旨在打造“万里茶道”精品旅游线路,深化沿线城市的文化、经济交流。
●在2017年5月16日举行的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古城联合发布《万里茶道旅游地图》,内容包含中蒙俄三国“万里茶道”沿线节点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它成为三国游客跨境旅游的“指南针”。
●今年4月18日至19日,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在汉川黄龙湖举办,沿线47个城市的200多位中外嘉宾参会,还吸引来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代表,办会规格和规模创新高。
在这次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上,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李军表示,“寻找各领域务实合作的潜力,赋予万里茶道更强的时代价值。”要以茶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为基础,创新开展跨境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新领域务实合作。
中旅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丽娟建议,中蒙俄联合开发多种跨境旅游线路,让游客一次出行游多国;基本旅游产品要结合Y世代、Z世代的特点推出更新潮的体验。
中国境内途经点多为知名景区
“万里茶道”南起中国福建省武夷山,一路向北,经蒙古国乌兰巴托,最终到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这原本是中俄蒙历史上形成的国际贸易路线,但今天正在迈向“文、旅、体、产”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万里茶道”包含了多种功能类型,以中国段为例,就包括南方茶产区路段、内陆集散转运路段和蒙古高原外销路段,包含了茶园、村落、古道、码头、工厂、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院、宅院等一系列丰富的功能型遗产要素。
据悉,中国境内万里茶道沿线的这些申遗预备遗产点中,包含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部分都是中国境内知名旅游观光景点。如武夷山、九江海关姑塘分关遗址、鹞子尖古道、江汉关、社旗山陕会馆、关林、雁门关、鸡鸣驿、大境门、伊林驿站遗址等。
专家认为,以“万里茶道”串联的遗产点和旅游景区,多以茶叶为载体,以茶文化为内涵,旅游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这对于促进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在遗产价值提炼的同时,探索出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新路径,创新思维模式,切实找到文物旅游,特别是“文、旅、体、产”四融合的新动力,是摆在文物部门和申遗团队面前的现实问题。
(综合中新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湖北日报》、北京《人民日报》、环球网等媒体消息)
相关新闻
微信:俄罗斯龙报或扫描二维码